就到乡村面对面讲真相的几点做法与同修切磋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师父留给我们证实法救度众生的时间很紧迫了,现在还有一定数量的农村世人没有听到大法弟子讲真相、劝三退的福音。到乡村去讲真相、劝三退责任重大,刻不容缓。因为我住在一个小镇上,有很多机会到乡村去面对面讲真相、劝三退,在做的过程中有几点小小的体会,写出来与同修切磋。

一。到乡村面对世人讲真相要重视提前发正念

前两年我在去乡下面对面讲真相这件事上有过很多干扰,最严重的一次被举报绑架到拘留所。事后细想起来也都是做事心切,而对师尊讲给我们的博大精深的法理悟道有限所致。一说去讲真相,几个人约定好时间、地点,就到乡下面对面和世人讲去了。虽然也发正念,但多流于形式,结果时有干扰,甚至迫害发生。痛定思痛,我悟到了作为大法弟子仅有讲真相的热情,救众生的愿望是不够的,要悟在法上,做在法上。做法上流于人做事的形式,那就是人在做事,人是救不了人的,更解体不了邪恶。

师父要求我们做好三件事,学好法修好自己、发正念解体邪恶、讲真相救度世人。这三件事是圆容的紧密的一体。学好法修好自己是一切的基础,发好正念则是讲真相救世人的保障,师父将无边的法力和神通赐予了弟子,又把除恶的法宝给了我们,我们怎么就没有很好的运用呢?假如发好正念将操控障碍世人接受大法真相的邪恶因素清除了,干扰何来?迫害何在?

明白法理后,做法上自然有了改進。比如我定好了准备到哪些乡村去面对世人讲真相时,就提前用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静心的向这些乡村发正念,念力集中强大,既清除干扰大法弟子讲真相的邪恶生命与因素,又清除干扰障碍世人明白大法真相的邪恶生命与因素。有时我自己发,有时约一起去的同修共同发,几天正念发下来,我就会感到要去的那些地方已是天清体透。在進村之前还要锁定目标再次近距离发正念,这样再去面对世人讲真相、劝三退,几乎没有什么干扰,村民们都愿意接受。真是轻声的一唤,世人向善的心扉就会被打开。有些大娘大伯还会把你像亲人一样对待,端茶待饭、问寒问暖,孩子们也会拽着你的手问你什么时候还来。

二。大法弟子间要形成整体

我们到乡村去讲真相、劝三退往往和同修结伴儿而行,无论几个人也好,就是两个人也要形成一个整体。形成了圆容的整体,正的场就大,在面对世人讲真相、劝三退时就能清除对方空间场中、思想中起抵触作用的因素,对方就会接受,就会明白。形成了圆容的整体,正的场就大,邪恶也不敢来迫害,干扰就小,做的就顺利。只要我们来到世人面前,不管有什么样的执著、观念都得放下,默默的圆容好整体,任何一点间隔都可能招致干扰甚至迫害。

三。在面对世人讲真相时要营造一个慈悲祥和轻松的氛围

到乡村去讲真相,穿戴举止也要注意,衣着整洁大方,面带笑容的站在村民面前,再加上一声带有乡俗亲切称呼,就能拉近彼此的距离。我开始讲真相的时候比较看重自己讲,要到乡下去了,头脑中准备了好多要讲的内容,面对世人时,那些内容一股脑冲出来,忽视了对方的反应,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了对方,自己觉得讲的很到位,结果世人不乐意接受。

后来我改变了这种状态,用祥和的语气从他们最关心、最动心的话题切入,边讲边观察对方的反应,让对方溶在你慈悲、祥和、轻松的氛围中,把你句句讲真相的话语打入他生命的微观中,就会消除他们的疑惑,破开障碍他们的观念的壳。讲完后用真诚的、期待的目光直视在他们的脸上,一般人都会明白真相,同意三退。如有不愿接受的人,要转换话题,调节气氛,心理放松后变角度再讲,若还不接受,也要在笑语中结束,千万不能往前顶劲,逼对方说出不敬法的话来。

如遇上较恶的人,不管他说出什么样威胁的话,也不要动心,照样面带笑容,语气祥和,把他的思维尽量往光明、善良方面引导,同时正告他迫害大法与大法弟子的人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世人不可能向我们一样了解大法,从某种角度上讲,大法弟子的言行就代表了大法的形象,把祥和、善良、美好留给世人也是在证实法。

四。要时时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出去面对世人讲真相,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我们风尘仆仆的走了十几里路,山脚下一片村庄出现了,还依稀看到了世人忙碌的身影,这时我总要在心里大声的问自己:“你为什么而来,你为谁而来?”直到声音洪亮而肯定为止。这时就会心无杂念把什么都放淡了,心中只有讲真相,救世人一件事,到乡下去讲真相是很辛苦的事,有时我也会提醒自己:“要尽全力,你是神,没有人的感觉,所以不渴、不饿、不冷、不热、也不累”。一天下来虽然嘴唇起了皮,头发也被风吹乱了,脸上、身上一层土,精神却依然很好。

五。事后要总结

一天结束了,可能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明白了大法真相,退出了恶党组织,心中不免有几分欣慰(但把握不要起欢喜心),欣慰之余,别忘了把今天的过程回想一下。好,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而好?不足,不足在什么地方,原因何在?今后如何能做的更好。总结不是为了显示,是为了给下一次讲真相打下更好的基础。

现有层次上的一点认识,请同修慈悲指正。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