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文化】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经选译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零五年二月十四日】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白话译解】人刚出生的时候,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这种善良的本性并没有很大的差别,但长大过程中,每个人因为生活环境以及受教育情况的差异,各人的习性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生活习惯及个性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

如果生活在孩子周围的人,都怀有仁义之心,安分守己,那孩子也会成长为知书达理、与人为善的人。如果孩子的四周都是寡廉鲜耻、不仁不义的人,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变得不知廉耻,是非不分。

这时如果还不施以适当的教育,孩子好的本性也会因为受到坏环境的影响,而使善良的本性逐渐被埋没,变得是非不分,甚至误入歧途。

对于幼儿的教育,贵在专心一致,体谅宽容,持之以恒。凭一时的兴趣过份热心会让幼小的孩子觉得不知所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教育,则无法尽到教育孩子的责任。

* * * * * * * * *

为人父母者,自己建立了良好的教育思想,孩子才能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建立稳定良好的基本概念,从而按照这些好的概念,养成好的起居习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不浪费食物、爱惜物品,以及自己安静玩耍的习惯、好的语言习惯、尊重他人、关心体谅他人的习惯,等等。

其实,“人之初,性本善”只是一部分人的认识,人生下来就是善恶同在的。也就是说,婴儿一出生,就既有佛性,又有魔性;只是幼小的孩子还没有受环境的污染,所以相对来说是很纯真、善性更突出的。因此,父母亲教育孩子时,要处处留心将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同时进行,鼓励和突出孩子的善性,教导孩子抑制和磨去自己的魔性。这样,孩子才能学会明善恶、通情达理,而不是养成动辄就以哭闹钳制父母、越来越任性妄为的坏习惯与不良性格。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