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弟子应事事在法上修自己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2005年11月4日】

一、如何对待师父的讲法书

在和同修切磋中,我经常听到有人说,我的新经文都是散页,大的小的,都装在一个塑料袋中,看的时候拿出塑料袋就行了,我对这要求不高,我无所谓,只要是经文能看就行。

对此,谈谈我的想法。

1、师父所讲都是宇宙的法理,都是非常珍贵的,应该有一个整齐、美观的书的形式,师父在休斯顿法会上的讲法中说过,善中包括美,我们是修善的,在有条件的地区和有这种能力的同修应该尽自己能力把师父的经文整理的象个书的样子。这不是执著,这是一种严肃、认真、重视的心态。自己该怎么对待师父的书。

2、虽然散页也不影响你的提高,因为散页上是法,法能使你提高不受影响,但是,以后怎么办?而且散页容易折损,看起来也不方便。如果是偏远地区或不容易找到资料的同修另当别论(在资料点遍地开花的现在这种情况很少)。

3、基点问题。师父的书应该有个最基本的形式。大法的书,师父讲的法理,不应该有个合适的形式吗?虽然我们不执著于形式,但对于师父的书赋予他宇宙中多么高贵的形式都不过份。在中国大陆迫害还在继续的情况下,很多地区虽然没有条件印制精美的大法书籍,但资料点印制出清晰整齐的讲法书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不执著于浮华形式,但在有条件的时候就应该尽自己的能力使师父的讲法书整齐。

二、如何对待自己的配偶

身边好几个同修家庭出现难以化解的矛盾,徘徊在离婚的边缘或已经离婚,魔难中的同修通常有几种想法:

1、配偶太邪恶;2、配偶主意识太弱,有精神病倾向;3、自己实在没有能力救他们,还耽误自己修炼、讲真象,随他们去吧;4、为他(她)付出的太多了,不值得。

在此谈谈我的想法。

能在此世成为一家人的关系绝非寻常,一切都是为法而来,即使是旧势力安排来干扰你的、本该淘汰的生命,我们也要否定这种安排,利用这种安排,救度他们,因为我们是师父、大法造就出的生命,不承认旧势力的安排,也不承认配偶就该成为你的干扰,他虽然很坏、很邪恶,但他首先是个被邪恶控制的人,他对你再邪恶,你也不能动心,你一动心就上了邪恶的当,邪恶就会抓住不放,从而导致你救度困难。邪恶不在乎人的生命但你得重视,因为我们是大法造就的生命,你不能上它的当,至少要心里清楚,是自己的私心加大了救度的难度,邪恶让他更疯狂,但这里面自己的恶也起了作用,给了邪恶把柄。

让自己不动心绝非易事,也不容易完全做到,但自己一定要清楚自己是不是动心了,动心的明显标志是:经常和同修说他真是太邪恶了,他太邪恶了。——如果你没动心,在他邪恶的时候,你会感到他又向深渊走了一步,他更加可怜,你会对他很可悲的感觉,在这种感觉下,你不会说他太邪恶了,即使他的确邪恶,你在说他邪恶的时候,你受到伤害的感觉已经超过了你感到它可悲的感觉,这是情,是私。

虽然旧势力这样安排是为了淘汰他们也让我们提高,但我们却不能无视他们的淘汰,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宽容宽容再宽容;忍让忍让再忍让。不错过本世亲缘关系,也是救度的便利条件,并能破除旧势力淘汰他们的安排。

“真的和他过不下去了,真的不想和他过了,真的不想管他了,随他去吧”——这样的念头是最危险的,因为人的一念很重要,何况是大法弟子的一念,在几年的漫长的期待中,会有灰心丧气的时候,会有觉得他没有希望的时候,但是我们却不能没有信心,不能有这样的念头,只能从法中汲取力量,鼓励自己,清理自己的各种执著,才是我们应该想的,应该做的。太多的执著、太多的私与我被触动,才会有不想管他的念头。通常有了这样的念头后,会常常向同修说自己的配偶真的是太邪恶了,像疯了一样,有意无意中开脱自己,不是我不管他,是他太坏,不经意间,你与他的关系走向对立,不是敌人,却胜似敌人,走向救度他的死胡同,你不是有意这样做,但这比能意识到更危险,能意识到还有可能改正,意识不到就会一走到底,离了婚还不知道错在哪,你还会说,真的是他太坏了。

与他们相比,我们是法从新造就的生命,我们比他们应该更容易走出旧势力的安排,如果我们做不好,他们在旧势力的安排中,就更无法摆脱这种安排了,在现在形势迅猛变化的时候,他们在我们身边变得更疯狂,这说明我们没有做好,没有做到我们应该做的,如果我们做得很好,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对他们付出多少的问题,表面上看我们在讲真象,在救度众生,在为众生付出,实际上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和必须达到的,你修得很好,却视解救被迷惑的人(这是应该做的事)为自己对其的付出,那就不是真好。你的存在就是一个为他的生命,你为别人做的一切,也是你应该的,是你境界的自然表现,你也就不会有为别人付出的感觉,你有了这个感觉,就说明你还有对自我的执著:我在他身上花费了多少时间,我为她耽误了我多少学法讲真象的时间,他的言行举止多么令人讨厌,和他在一起多么不如意……如果你该提高到这一境界,你却认为你在为别人付出而心中时常不平,你无异于说你不想提高,不想修到那个境界。

欢迎切磋指正。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