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满即覆 虚方端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2005年10月15日】“欹器”当为古代盛酒用的一种器具,倒入的水少呈倾斜之状,水适中则端正,如倒满水则会立刻翻覆。古人喜欢以“欹器”置于座右来警示自己不要自满。据说这就是现在人所讲的“座右铭”一词的起源。

传说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生前非常喜欢这种“欹器”,总是放在自己座位右边,用来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在齐桓公死后,后人在他的庙堂里也同样安放了“欹器”。

有一次,孔子在齐桓公庙里看到座上摆有“欹器”。于是叫子路倒水进去试试,果然水倒满后“欹器”立刻就翻覆了。孔子感慨道:“唉!哪有装满了而不翻覆的呢?”子路请教有无保持“满”的状态的办法,孔子说“持满之道,挹而损之。”“挹”是舀取的意思,意为从里面舀一些出来,以使它不致倾覆。并以此为例,教导弟子以歉卑待人处事的道理。孔子后来也请人做了一个“欹器”,放在座右以警戒自己。

《文子》中说:“故三皇五帝有戒之器,命曰侑巵。其冲即正,其盈即覆。”这里的“侑巵”指的也是“欹器”。据史书记载,南北朝时,祖冲之也曾为齐武帝的儿子萧子良做过“欹器”。晋朝杜预曾经也制作“欹器”献给武帝。清朝咸丰皇帝住的正房名为“谦思堂”,书斋名为“退省斋”,几案上也摆放着“欹器”,并且上面还刻有 “满招损,谦受益”的铭句。

古人如此看重“欹器”,实质看重的是歉卑,不自满的美德。“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这是明朝理学家王阳明先生对自满骄傲这一弊病的认识。自满其实还是出于一个“私”字,他会让人固步自封,会让人自以为是,会让已有的成就毁于一旦,我们不能不谨慎。明儒者朱舜水为此说道:“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