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讲真相救众生行为中的外在与内含的一点体悟

EMail 转发 打印 安装苹果智能手机明慧APP 安装安卓智能手机明慧APP
【明慧网2002年2月21日】最近网上有不少体会文章谈到了讲真相救众生行为中的外在与内含的问题,如2月6日的《是威德还是不足》,2月8日的《三言二语:修去攀比心、显示心、好大喜功的心》、2月9日的《正人先正己,正己先正心》、2月12日的《遇事向内找,真正对大法和他人负责》、《在复杂的环境中修炼成熟》等,我觉得很好,同时也想分享一点我的体悟。

一、讲清真相的出发点应该是救度众生而不是个人提高层次

讲清真相的出发点与目的应该是世人怎么样真正知道了真相,而不是我们通过讲清真相这件事去了多少执著。前者根本上是为了大法,后者根本上是为了自己;前者是无我无求而威德智慧自在其中,后者是有我有求。助师正法、讲清真相、救度众生这么伟大、殊胜、严肃之事决不能只是为了个人提高层次。

基点放在世人怎么样知道真相,首先就会因无我的境界而自然生智慧,针对不同情况有不同对待。其次会因大慈悲之心,为法、为学员、为人负责,重效果而轻形式,重实质而轻浮华,戒攀比、显示、好大喜功。而基点放在自己如何做,我要怎么样轰轰烈烈,我要体现大法弟子的了不起等,都会因有“我”而陷入有为。有为则必想通过外在形式表现内在,从而会重形式轻实效,生攀比、显示、好大喜功之心,而世人到底了解了真相与否则显得不太在意了。师尊说:“建庙拜神事真忙,岂知有为空一场。”这方面过去为大法做了不少“大事”就以为能提高的学员有不少后来沉沦甚至背离大法,不能不说是个教训。基点放在如何通过讲真相而去执著,还会因执著于提高而不能理智,“怕执著”的执著会经常困扰他们遇事不知所措、缺乏主见,而经常机械效仿他人经验或随大帮哄。

二、目的一致,形式可能不同,人的状态特点也不同,不可硬行统一

师尊在《路》中讲:“作为修炼的人,没有榜样,每个人所走的路都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的基础不同、各种执著心的大小不同、生命的特点不同、在常人中的工作不同、家庭环境不同等等因素,决定了每个人修炼的路不同,去执著心的状态不同,过关的大小不同,所以在表现上是很难找到别人给铺好的路,更不可能搭上便车。如果真有铺好的路与顺风车的话,那也绝不是修炼了。”“一个大法弟子所走的路就是一部辉煌的历史,这部历史一定是自己证悟所开创的。”

当做讲清真相工作或证实大法的具体活动时,最好把目的统一即可,具体事宜依学员的特点、理解、以及同修间缘份熟悉程度自由组合、安排,不可硬行规定、统一、安排。当有求于提高而掩盖自己执著要干事的那颗心,用师尊法中的话来找借口,甚至用来批评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同修如何执著的话,那将是非常危险的,在正法中过去我们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

具体举例子:劝一个也许有怕心、从未发过传单而只愿意做印刷传单、刻录光盘等技术工作的同修非去街上挂条幅,也许是危险的。(同样,让一个擅于发传单、挂条幅的同修非要静下来学印刷资料、电脑排版,他也是待不住的。)我们只能在他本人能够提高的范围内去帮助他,如果这时我们非要他“冲”对他而言过大的关时,甚至刺激他说这是怕心呀、执著呀、不去就如何如何等话,对他本人和正法来讲都是非常不负责的,我们没有发现实际上我们已是在勾他执著于提高的为私为我的心。其实修得高低不同、状态不同、特点不同的人都能以他自己的方式去讲清真相、维护大法、救度众生。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现有层次的最大能力、智慧、特长去证实大法、讲清真相才是更为重要的。

三、威德不一定等于轰轰烈烈

也许有同修认为威德就是轰轰烈烈等外在表现,我认为其实不然。我不敢妄谈威德,但想从对阴阳的关系的体悟中谈谈自己对助师正法、建立威德的理解。

师尊《法轮佛法(在美国讲法)》中对“花丈夫钱算不算失德”的问题中谈到阴阳、男女的关系时的讲法对我有很大启悟。在人类社会,人们都感觉是好象男人在统治世界,是重要的,女人是次要的,不重要的。其实阴阳就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平等的,不存在谁重谁轻的问题。因为男子就属于阳,就是阳刚、外在、表现明显;而女人就属于阴柔、内在、表现不明显。那么体现在大法弟子正法、讲清真相中,那些默默无闻做工作的弟子会不如轰轰烈烈做工作的同修吗?我觉得不能看外在形式而要看内在心性层次。外在形式只是分工不同、表现状态不同而已。轰轰烈烈做的就属于阳,就是显眼、那么一种外在状态,而人们也容易关注、称赞他们。而默默无闻做一些不起眼工作的就好象属于阴,就是不被人注意,象植物的根一样,人们也不容易赞美他们,但实际这种方式依旧重要、伟大。在威德上丝毫不会低于干轰轰烈烈工作的,只是状态不同(当然这是在谈一定层次以下属于阴阳范围层次的理,超越这个范畴自然有其他状态)。

以上为个人体会,不妥之处请慈悲指正。

(英文版:https://www.clearwisdom.net/emh/articles/2002/3/2/19364.html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