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中时社论:「五十年不变」只有五分钟热度?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2002年12月18日】中国时报2002年12月17日发表评论,责问「五十年不变」只有五分钟热度?

评论说,香港民众最近走上街道游行,原先估计的人数为五千,结果出现了六万群众。游行的诉求是对香港政府计画提出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草案表示高度不满。这次的游行,据说大令香港政府感到意外。是否产生改变政策的具体效果,值得观察,也值得关切。

所谓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草案,指的是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条要求「香港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政治活动、禁止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与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系。」香港政府最近在北京的怂恿之下,有意提出二十三条立法的「蓝纸草案」,也就是不经过征求意见从事公共讨论的立法程序,在民意调查中引起了五成四受访者的反对。相关的立法争议,其实方兴未艾。我们在台湾远眺此事的发展,并不感到意外,但却感到忧心。

为什么不意外?因为从今年港府对于打击法轮功表示配合北京政策以来,在思想、言论、集会、结社自由上收缩政治尺度的霜寒已不难使得感官敏锐的人士察觉出来。相对于一九九九年北京修宪,将「反革命」删除于宪法规定的制度或文字之外,看起来走向政治宽松政策的现象,北京方面其实并没有大幅的政治开放动作,却已不只是一次的促使香港政府配合上紧政治发条。港府提出二十三条立法蓝纸草案,似乎只是迟早之事。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当然,久处自由社会的香港居民,会对这份草案反应激烈,也绝无令人意外的理由。此点若是不在香港政府的预期之中,恐怕反而令人不易理解。难道香港政府真的不能预测人们对于自由的空气是否能够维持新鲜,其实并不需要过度灵敏的嗅觉?密载港人称为「二十三条七宗罪」的立法草案,特别是在香港现行立法原已存有诸多对应相关罪状的条例之外,还要别立量身裁衣的新法,怎么不会引起疑虑?又怎能用「好人不必担心」这类的说词掩饰得过去?

为什么要忧心?我们感到忧心的理由可能要比感到不意外多得多!第一,我们忧心香港政府会不理民情,一意配合上意。不得人心是一回事,立法通过、收紧香港的思想、言论、集会、结社自由的尺度,却是我们真正不愿见到的事。二十三条七宗罪与思想言论自由发生直接抵触碰撞,只要观察者略具民主素养,都将是常识性的结论。如果香港回归五年不满,即要开始收缩政治管制思想的尺度,「五十年不变」的信诺恐怕只能算有五分钟的热度。国际上对于香港的前景,大概绝不会感到乐观。经济表现疲弱尚有可为,政治气候严寒会不会一蹶不振?我们为港人的自由繁荣前景感到忧心。

第二,北京要以维持香港的一国两制做为政治号召,却还要收缩言论政策,其实是难以理解的政治逻辑。中国大陆政治、经济均走向改革开放,香港方面则在政治、经济的道路上同时开着倒车,一国两制很快就会变成一国一制。在经济上,当深圳香港化、香港深圳化已经渐渐变成不是笑话的时候;若在政治上走向北京香港化、香港北京化,「一国两制」的信用只怕会大幅宣告贬值。我们诚有理由为北京的香港政策是否明智感到担忧。在北京领导班子甫告进行改组之外,邓小平的「一国两制」出现了「香港北京化」的加速变化,自然更有理由表示疑虑。

第三,北京的香港政策,可以看成两岸关系的一个温度计。二十三条七宗罪的立法,台湾人不会感到陌生,台湾走过戒严时代的深刻经验教训,对于香港人为了反对二十三条立法走上街头,很容易产生高度的共鸣,也很容易将香港人的遭遇,看做是台湾人应该借鉴的所在。北京要求台湾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背后,原是「一国两制」的提议。现在香港的经验是否显示:一国两制其实很快地会和一国一制无殊?两岸关系的解冻,只怕更不容人感到乐观。香港政府对于北京若是唯唯诺诺,不知此中尚会发生台湾效应,或许不足为意;北京方面若是以为它的香港政策与两岸关系可以分割处理,那就显示政治远见出现问题了。香港基本法二十三条七宗罪的立法提案,有理由令人为两岸关系上显现负面连带效应感到忧心。

北京想要长期维持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制度信用,必须要小心呵护其中必须严守的政治分际,香港政府则更必须负起一线上的政治责任。基本二十三条七宗罪的立法提议,引起一次盛大规模的街头游行,会不会给予所有关切香港前途有识之士某种一叶知秋的认知?是北京与香港政府都必须认真面对的严峻形势。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