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神秘现象将不再神秘:普通人意识的动力作用(上)

——心灵心理学基础实验简介(三)


【明慧网2002年10月6日】(三)普通人意识的动力作用:事前意图与随机双字节数据系列的相关

具有一定心理致动功能的人能以意识影响随机数据发生仪的数据分布,那么普通人的意识或多或少也具有能量并能影响仪器呢?近几十年日趋完善的信息加工技术为研究人的意识提供了便利工具,使这方面的实验达到了前期心灵心理学难以想象的严谨和精确程度。

仅在1956至1987年中,就有68位科学家对普通人的意识和随机数据发生仪之间的互动进行了832项实验(Nelson & Radin, 1988)。对这832项实验的综合性元分析表明,在统计计算上考虑了仪器误差、实验者误差、极端数据、无效应实验等因素后,所有实验结果显示出同样的数据倾向:虽然普通人的意念作用不如有功能的人强大,但是也能影响仪器,而且实验数据在统计意义上达到了相当显著的水平。

这832项实验所用的工具是由商用信号器(Elgenco#3602A-15124)驱动的微电子随机数据发生仪。信号器由半导体接口,精度放大器和过滤器组成。信号输出的频率在50至20,000赫兹之间,经精度放大器扩大后以每0.5微秒的间隔随机产生振幅在-10和+10之间的方波。这样,仪器就能随机产生不同系列的正负脉冲。脉冲经过滤器排除掉一切有规律的系列,使输出的系列全呈无规律的随机排列。即刻产生的以及累积系列通过发生仪转换为随机双字节数据,在电脑屏幕上画出图像,最后通过电子网络输出到中枢电子管理系统。

在这832项实验中,科学家们为了确保数据的精度,使用了多种电压和热力系统,每项实验重复使用多个计数器和各种操作软件。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仪器长时间自行运转后,所有仪器无一例外地能产生与理论分布一致的多元二项分布。分布的平均数,标准差(所有数据距离平均值的几何平均数)与理论上计算的参数一致。如果普通人意识也有动力作用,实验后的数据分布应当偏离理论分布。

实验中,仪器以每秒产生1000个随机双字节的速度运行。一名被试者坐在仪器前,但不接触仪器,在头脑中想着以某种意图积累数据。被试者可以使用三种意图:(1)积累多于理论分布的字节数;(2)积累少于理论分布的字节数;(3)不影响仪器产生的数据。使用每种意图的顺序或由主试随机而定,或由被试者随意而定。每种意图作用下的数据由1000-5000个双字节数据系列构成。所有数据自动被电脑即刻记录,并输入管理系统。同时,数据也被打印出来,作人工统计以核对电脑数据有无误差,任何有纰漏的数据都从最后统计中剔除。

最初12年的实验中,91位没有任何特异功能的成人被试者参与了实验,积累了2497200轮的实验数据。科学家们将每种意图下的数据进行了统计,计算了数据分布的平均数、标准差、标准数(z score)、偏离理论分布的程度、置信区间、显著性以及第一种和第二种意图作用下两种数据分布的差异。

计算的结果颇使这些致力于意识研究的科学家兴奋了一番。大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普通人事先的意图与微电子随机数据发生仪产生的双字节数据系列显著相关,数据分布朝向被试者的意图偏移。当被试者意使仪器产生多于理论分布的字节数时,仪器便产生得多;反之则产生得少。在第三种意图下,实验数据分布与理论分布略有不同,但统计上未达到显著水平,即这种不同源于不重要的随机因素。有趣的是,第一种和第二种意图作用下两种数据分布的差异之大,达到了6.99×10-5的显著水平。综合分析所有数据后,实验数据分布与理论分布的差距竟达7个标准差!这意味被测试的意识能毫无疑问地影响数据产生的模式。看来,普通人照样能以意识作用于物质,只是我们平常不易察觉而已。

(待续)


https://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02/10/6/37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