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看守所和劳动教养的一些规定

EMail 转发 打印 安装苹果智能手机明慧APP 安装安卓智能手机明慧APP
【明慧网2000年6月22日】非法的刑事拘留和劳动教养已经成为邪恶的势力迫害大法弟子的主要方式。因此,我觉得有必要了解一下主要由公安部和司法部制定的有关看守所和劳动教养的一些规定,以便让善良的人们了解政府镇压法轮大法的错误和违法之处。当然,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大法弟子的所作所为没有危害社会和他人,恰恰相反;他们根本就不应该被拘留、被劳教和遭受其它非法的和不公正的待遇。但是,一旦政府的政策是错误的,那么,它在实体和程序上以及其它诸多环节和方面都会表现出它的荒唐来,并且这样的政策只能通过荒唐而徒劳的措施才能暂时勉强维持。当它的荒唐日益暴露并为善良的人们认识时,它就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了。

一、刑事拘留的问题

1、刑事拘留的前提条件

刑事拘留是剥夺人身自由的相当严厉的强制措施。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1条,它只能针对正在犯罪的人和有证据证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并且只能在法定的7种紧急情况下才能采取:

(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对大法弟子采取的拘留措施根本就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这些实体条件。

2、刑事拘留的羁押期限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9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羁押的期限分为几种情况:

一是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加上检察院审查批准的7天,羁押的最长期限为10天;

二是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1-4天,加上检察院审查批准的7天,羁押的最长期限为14天。所谓特殊情况,指案件比较复杂或者交通不便的边缘地区、调查取证困难等情形;

三是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天,加上检察院审查批准的7天,羁押的最长期限为37天。

3、非法的超期羁押和对法律规定的滥用

公安机关对很多大法弟子拘留30天,这样的做法是违法的:

(1)大法弟子不是正在犯罪的人和有证据证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更不是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不应该适用羁押最长期限为37天的规定;
(2)法律设定羁押时间和准许在特定的情况下延长羁押时间,是为了便于公安机关尽快查清事实和办理提请审查批准逮捕手续。而且,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15条和116条,只有在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并且这些证据已经查证属实的情况下,公案机关才能提请批准逮捕。在大法弟子被拘留30天期间,公安机关有没有这样的证据?向检察院办没办理提请批准逮捕手续?如果没有的话,没有必要地拘留大法弟子30天构成对法律和权力的滥用,形成非法的超期羁押。

4、通知家属和对超期羁押的纠正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08条,除了特定的情形,拘留后应在24小时内制作《拘留通知书》并送达被拘留人家属或者单位。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5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师及其他辩护人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依法变更强制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第45条,看守所在羁押人犯期间发现错拘,应及时通知办案机关查证属实并依法处理。

二、劳动教养的问题

1、姑且不论劳动教养本身就是一个有争议的制度,就是考察一下有关劳动教养的规定本身,会发现大法弟子的行为与其无涉。

《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第1条规定,对于下列几种人应当加以收容实行劳动教养:
(1)不务正业,有流氓行为或者有不追究刑事责任的盗窃、诈骗等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屡教不改的;
(2)罪行轻微,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反革命分子、反社会主义的反动分子,受到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等单位的开除处分,无生活出路的;
(3)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等单位内,有劳动力,但长期拒绝劳动或者破坏纪律、妨害公共秩序,受到开除处分,无生活出路的;
(4)不服从工作的分配和就业转业的安置,或者不接受从事劳动生产的劝导,不断地无理取闹、妨害公务、屡教不改的。

又根据国务院转发公安部制定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第10条的规定,“对下列几种人收容劳动教养:
(1)罪行轻微,不够刑事处分的反革命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
(2)结伙杀人、抢劫、强奸、放火等犯罪团伙中,不够刑事处分的;
(3)有流氓、卖淫、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屡教不改,不够刑事处分的;
(4)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煽动闹事等扰乱社会治安,不够刑事处分的;
(5)有工作岗位,长期拒绝劳动,破坏劳动纪律,而又不断无理取闹,扰乱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科研秩序和生活秩序,妨碍公务,不听劝告和制止的;
(6)教唆他人违法犯罪,不够刑事处分的”。

2、根据《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第10条的规定,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领导和管理劳动教养工作并审查批准收容劳动教养人员。1983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劳动教养工作有司法行政机关领导管理。《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第12条的规定,“对需要劳动教养的人,承办单位必须查清事实,征求本人所在单位或街道组织的意见,报请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做出劳动教养的决定,向本人和家属宣布决定劳动教养的根据和期限。被劳动教养的人在劳动教养通知书上签名。被决定劳动教养的人,对主要事实不服的,由审批机关组织复查。经复查后,不够劳动教养条件的,应撤销劳动教养”。劳动教养的决定和审查程序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文件的规定上看都是不透明的.

3、根据《人民检察院劳教检察工作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检察院有权对劳动教养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有义务处理劳教人员及家属的申诉控告并保障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发现劳教错误的,应提请原审批机关予以纠正,如果原审批机关不予纠正,应报告上级检察院。可见,即使在真正落实的情况下,检察院对劳教决定的监督是建议性的和软弱的.

三、使用戒具的问题

1、《公安部关于看守所使用戒具问题的通知》规定,
(1)要依照规定使用统一制式的手铐、脚镣和警绳,其他戒具一律禁止使用。
(2)戒具只能用于制止和消除人犯实施暴力、脱逃、自杀和破坏监管秩序的行为,严禁以戒具作为刑讯和体罚的手段。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人犯,可以使用戒具:
(a)经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的,或二审维持原判等待复核的;
(b)有明显迹象表明可能行凶、暴动、脱逃、自杀的,或已发生这类行为需要防止其继续实施这类行为的;
(c)严重闹监,非使用戒具不足以制止的;
(d)被押解、提讯、出庭受审或者出所就医等途中,需要戴戒具的。
(3)使用戒具要经看守所所长批准;在紧急情况下看守人员可以先行使用戒具,然后报告所长。
(4)给人犯戴戒具时应当松紧适度,既要保证安全,又要避免致伤、致残人犯。严格禁止给人犯戴双铐、背铐、双镣。
(5)戴手铐、脚镣的时间不得超过15天(已判处死刑的除外)。特殊情况下,经主管公安处、局长批准,戴戒具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看守所干警要加强对戴戒具的人犯教育,在其危险性消除时,应当立即解除戒具。
(6)人民检察院发现看守所对人犯使用戒具有违法现象,通知看守所予以纠正时,看守所应当及时纠正,并将纠正的情况通报人民检察院。

2、《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第27条的规定,“ 对在劳动教养期间行凶、煽动闹事或有其他现行危险行为的,经劳动教养管理所领导批准,可以禁闭。禁闭不得超过十天。其中个别情节严重的,可以使用戒具,戴戒具不得超过七天。严禁戴背铐、脚镣”。《劳动教养管理工作执法细则》第50条规定,劳动教养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使用戒具:
(1)有强行逃跑、行凶和其它暴力性现行危险备禁闭的;
(2)有破坏场所设施或其他国家财产行为被禁闭的;
(3)在执行禁闭中表现恶劣的。

该规定进一步明确,对劳动教养人员使用戒具,只限于手铐。严禁使用背拷、“手脚连拷”和将人固定的物体上。连续使用戒具不得超过7天。使用戒具应防止造成劳教人员人身伤残。

3、人民检察院对看守所和劳教场所使用戒具是否合法和被羁押人员是否受到虐待有监督权。

四、与家属会面、通信的权利

1、《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地28条规定,“人犯在羁押期间,经办案机关同意,并经公安机关批准,可以与近亲属通信、会面”。

2、《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第52条的规定,“劳动教养人员的通信,不检查。会见家属时,不旁听”。

3、在大法弟子被拘留和劳教的情况下,家属往往没有得到通知,也不了解被羁押人的情况。通信和会面的权利,对于了解被羁押人的情况和行使申诉的权利以便纠正错误的拘留和劳教决定,是十分重要的。

【分类号】 113103199143
【标题】 公安部关于看守所使用戒具问题的通知
【时效性】 有效
【颁布单位】 公安部
【颁布日期】 19910607
【实施日期】 19910607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 刑罚
【文号】
【名称】 公安部关于看守所使用戒具问题的通知
【题注】
【章名】 通知

关于看守所使用戒具问题,过去由于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各地做法不一,有的自制、滥用戒具,以致造成人犯伤残甚至死亡,在人犯亲属和人民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声誉。为了正确使用戒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第17条的规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要依照规定使用统一制式的手铐、脚镣和警绳,其他戒具一律禁止使用。戒具的制式标准由公安部另行制定。手铐的最大重量不得超过0.5公斤,脚镣的最大重量不得超过5公斤。
二、戒具只能用于制止和消除人犯实施暴力、脱逃、自杀和破坏监管秩序的行为,严禁以戒具作为刑讯和体罚的手段。

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人犯,可以使用戒具:
(一)经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的,或二审维持原判等待复核的;
(二)有明显迹象表明可能行凶、暴动、脱逃、自杀的,或已发生这类行为需要防止其继续实施这类行为的;
(三)严重闹监,非使用戒具不足以制止的;
(四)被押解、提讯、出庭受审或者出所就医等途中,需要戴戒具的。

三、使用戒具要经看守所所长批准;在紧急情况下看守人员可以先行使用戒具,然后报告所长。
四、给人犯戴戒具时应当松紧适度,既要保证安全,又要避免致伤、致残人犯。

严格禁止给人犯戴双铐、背铐、双镣。

五、戴手铐、脚镣的时间不得超过15天(已判处死刑的除外)。特殊情况下,经主管公安处、局长批准,戴戒具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看守所干警要加强对戴戒具的人犯教育,在其危险性消除时,应当立即解除戒具。

六、各级公安机关对所属看守所使用戒具的情况,要经常进行检查监督。对使用不符合规定的戒具或者滥用戒具的,要及时纠正,严肃处理;滥用戒具造成严重后果的,对有关责任人,要分别情节轻重,给予行政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责任。

七、人民检察院发现看守所对人犯使用戒具有违法现象,通知看守所予以纠正时,看守所应当及时纠正,并将纠正的情况通报人民检察院。

【分类号】 112102199011
【标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
【时效性】 有效
【颁布单位】 国务院
【颁布日期】 19900317
【实施日期】 19900317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 公安
【文号】 国务院令第52号
【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
【题注】
【章名】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看守所是羁押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的人犯的机关。
第三条 看守所的任务是依据国家法律对被羁押的人犯实行武装警戒看守,保障安全;对人犯进行教育;管理人犯的生活和卫生;保障侦查、起诉和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 看守所监管人犯,必须坚持严密警戒看管与教育相结合的方针,坚持依法管理、严格管理、科学管理和文明管理,保障人犯的合法权益。严禁打骂、体罚、虐待人犯。
第八条 看守所的监管活动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

【章名】 第二章 收押
第九条 看守所收押人犯,须凭送押机关持有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签发的逮捕证、刑事拘留证或者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改造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追捕、押解人犯临时寄押的证明文书。没有上述凭证,或者凭证的记载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不予收押。
第十三条 收押人犯,应当告知人犯在羁押期间必须遵守的监视和享有的合法权益。

【章名】 第三章 警戒、看守
第十七条 对已被判处死刑、尚未执行的犯人,必须加戴械具。
对有事实表明可能行凶、暴动、脱逃、自杀的人犯,经看守所所长批准,可以使用械具。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先行使用,然后报告看守所所长。上述情形消除后,应当予以解除。
第二十七条 人犯在羁押期间死亡的,应当立即报告人民检察院和办案机关,由法医或者医生作出死亡原因的鉴定,并通知死者家属。

【章名】 第六章 会见、通信
第二十八条 人犯在羁押期间,经办案机关同意,并经公安机关批准,可以与近亲属通信、会见。
第二十九条 人犯的近亲属病重或者死亡时,应当及时通知人犯。
人犯的配偶、父母或者子女病危时,除案情重大的以外,经办案机关同意,并经公安机关批准,在严格监护的条件下,允许人犯回家探视。
第三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已经决定提起公诉的案件,被羁押的人犯在接到起诉书副本后,可以与本人委托的辩护人或者由人民法院指定的辩护人会见、通信。
第四十一条 看守所应当教育工作人员严格执法,严守纪律,向人民检察院报告监管活动情况。
第四十二条 看守所对人民检察院提出的违法情况的纠正意见,应当认真研究,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人民检察院。

【章名】 第十章 其他规定
第四十五条 看守所在人犯羁押期间发现人犯中有错拘、错捕或者错判的,应当及时通知办案机关查证核实,依法处理。
第四十六条 对人犯的上述书、申诉书,看守所应当及时转送,不得阻挠和扣押。
人犯揭发、控告司法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材料,应当及时报请人民检察院处理。
第四十九条 本条例所称“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本级在内。
第五十条 本条例由公安部负责解释,实施办法由公安部制定。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54年9月7日政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中有关看守所的规定即行废止。

【分类号】 114201198701
【标题】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看守所检察工作细则(试行)、劳改检察工作细则(试行)和劳教检察工作办法(试行)的通知
【时效性】 有效
【颁布单位】 最高检
【颁布日期】 19870723
【实施日期】 19870723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 刑诉总类
【文号】 (87)高检发(三)字第17号
【名称】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看守所检察工作细则(试行)、劳改检察工作细则(试行)和劳教检察工作办法(试行)的通知
【题注】
【章名】 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
现将《人民检察院看守所检察工作细则(试行)》、《人民检察院劳改检察工作细则(试行)》和《人民检察院劳教检察工作办法(试行)》三个文件及其说明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章名】 人民检察院看守所检察工作细则(试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结合看守所检察工作实践经验,制定本细则。
【章名】 第一章 职权、任务和工作原则
第一条 人民检察院看守所检察的职权是:
(一)对看守所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二)对看守所是否依法执行刑事案件的判决、裁定和决定实行监督。
第二条 人民检察院看守所检察的基本任务是:检察看守所执行有关法律、政策的情况,保障有关法律、政策的正确实施,保障依法羁押人犯;保护公民不受非法拘禁;维护在押人犯的合法权益;打击在押人犯羁押期间的犯罪活动,维护监管秩序;通过检察活动,对人犯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以保障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
第三条 在看守所检察中,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独立行使检察权。
看守所检察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注重效果。
第八条 检察看守所在接到有关法律文书后,是否立即释放下列在押人员:
(一)拘留、逮捕后,二十四小时内经过讯问发现不应当拘留、逮捕的;
第十八条 检察看守所干警、执勤的人民武装警察(以下简称武警)对人犯使用戒具、警械、武器是否符合规定。
第二十二条 检察看守所对人犯死亡是否经法医或者县级以上医院作出死因鉴定,是否经同级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检验,是否通知办案单位及其家属。
第二十三条 检察看守所干警和武警对人犯有无体罚虐待、侮辱人格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检察看守所有无扣压人犯上诉、控告、申诉材料以及打击报复控告人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检察看守所干警、武警有无对人犯及其家属敲诈勒索、收受贿赂、为人犯通风报信、违法传递物品等行为。
第二十九条 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直接立案侦查看守所干警、武警在看守所内发生的属于人民检察院管辖的犯罪案件。
第三十条 办理看守所内刑事案件,应当根据法律并参照《人民 检察院刑事检察工作试行细则》、《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经济检察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法纪检察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和《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的刑事案件办案程序(试行)》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受理下列申诉、控告:
(一)在看守所服刑罪犯及其家属向人民法院申诉被驳回,又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
(二)在押人犯及其家属对看守所干警和武警看守管理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提出的控告;
第三十二条 对申诉、控告案件,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可以 自行查处,也可会同有关部门查处。
对确属冤错的申诉案件,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对无理申诉的,一般应当面驳回。
对控告属实的严重违法行为应当要求主管部门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控告不实的,应分别情况,予以处理,其中诬告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看守所检察工作人员在检察中可以找人犯谈话,听取人犯的反映和意见。
检察工作人员找女人犯个别谈话时,不得少于二人。
第三十八条 检察发现看守所看管工作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应当报请检察长要求公安机关解决。必要时可以会同有关部门联合调查解决。
第三十九条 检察发现在押人犯喊冤或者有错拘、错捕、错判可能的,应当及时报告检察长处理。
第四十条 检察发现有关部门的办案人员在看守所内有违法行为 时,应当及时提出纠正。
第四十一条 检察发现的一般违法行为,可口头提出纠正;对严重违法的,应当使用《纠正违法通知书》并要求告知处理结果;对拒不纠正的,报告上级检察院处理;构成犯罪的应当立案侦查。
第四十四条 对看守所发生的问题要及时报告上级检察机关;下列重大问题应当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
(四)私放未决犯和已决犯、体罚虐待人犯致死致残、非法击毙人犯和强奸女犯等。

【章名】 人民检察院劳改检察工作细则(试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 察院组织法》,结合劳改检察工作实践,制定本细则。
【章名】 第一章 职权、任务和工作原则
第一条 人民检察院劳改检察的职权是:
(一)对于刑事案件判决、裁定的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二)对于劳动改造机关(含监狱、劳动改造管教队、少年管教所、拘役所)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三)对于直接受理的劳改工作干警、担负看押任务的武警(以下简称武警)的犯罪案件,进行立案侦查;
(四)对于公安机关、劳动改造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五)对于劳改检察分工受理的刑事案件提起公诉,出庭支持公诉;对于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第二条 人民检察院劳改检察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检察劳动改造机关执行有关法律、政策的情况,纠正违反法律、政策的行为,保障国家法律、政策的正确实施;检察罪犯接受改造的情况,打击罪犯的又犯罪活动,维护监管改造秩序,保障惩罚和改造罪犯工作的顺利进行;正确处理罪犯及其家属的申诉和控告,保障罪犯的合法权益;通过检察活动,对罪犯进行法制宣传和认罪服法的教育;促进文明管理,提高改造质量。

第三条 在劳改检察中,贯彻同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劳动改造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独立行使检察权。
劳改检察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注重效果。

第十条 检察劳动改造机关对服刑期满的罪犯和其他依法应予释放的人员,是否按期予以释放,并开具释放证明书。
第十一条 对劳动改造机关在执行刑罚中,认为判决有错误转请人民检察院处理的案件,应当受理,经审查区别不同情况,依照法律程序办理。
第十五条 检察劳改工作干警有无用罪犯代行干警职权,或纵容、唆使罪犯为非作歹,造成“牢头”、“狱霸”逞凶作恶违法犯罪的情况。
第十六条 检察劳改工作干警、武警,对罪犯警戒、使用武器、戒具和关禁闭是否符合规定,对关禁闭不当,违法击毙、击伤或违法使用戒具造成伤亡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检察,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检察有无对罪犯实行超体力劳动,生产设施是否符合安全规定。
第二十条 检察劳改工作干警、武警有无对罪犯体罚虐待、侮辱人格、刑讯逼供的行为;有无克扣囚粮、囚款或者贪污行为;有无对罪犯及其家属进行敲诈勒索、收受贿赂、徇私舞弊、泄漏机密和私放罪犯的行为;有无阻挠、扣押、擅自处理罪犯及其家属的申诉和控告以及报复陷害申诉人或控告人的情况。
第二十三条 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受理下列案件:
(四)直接受理侦查属于人民检察院管辖的劳动改造机关干警和武警在监管场所内发生和发现的犯罪案件。
第二十四条 办理上述案件,参照《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工作试行细则》、《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经济检察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法纪检察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和《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的刑事案件办案程序(试行)》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受理罪犯及其家属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下列申诉和控告:
(一)向人民法院申诉被依法驳回,又向人民检察院申诉的;
(二)不服法院对监所检察部门办理起诉的犯罪案件的判决、裁定提出的申诉;
(三)对劳动改造机关工作干警和武警的违法行为提出的控告;
(四)申诉、控告受到阻力,检察机关认为需要办理的;

对以上申诉和控告,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应当自行查办,或者邀请有关部门联合调查。确属冤错的案件,应当提请人民法院予以改判或按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人民法院改判后应监督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善后工作。如冤错案件是因原办案人员违法乱纪或由他人诬告造成的,确已构成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经审查确属无理申诉的,应当依法驳回,并配合劳动改造机关教育罪犯认罪服法,接受改造。对控告违法属实的,应当分别情况作出处理: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依法提出纠正。对控告不实的,如属诬告陷害他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章名】 人民检察院劳教检察工作办法(试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及其《补充规定》,结合劳教检察工作的实践经验,制定本办法。
【章名】 第一章 职权、任务和工作原则
第一条 人民检察院劳教检察的职权是:
(一)对于劳动教养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二)直接受理立案侦查劳动教养工作干警和担负护卫的人民武装警察(以下简称护卫武警)在劳动教养场所内发生的属于人民检察院管辖的犯罪案件;
(三)对于公安机关侦查的劳动教养人员和留场(厂)就业人员的犯罪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批捕、起诉或者免予起诉;对于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四)对于劳教检察管辖的刑事案件提起公诉,出庭支持公诉;对于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第二条 人民检察院劳教检察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检察劳动教养机关执行有关法律和劳动教养工作方针、政策的情况,保障法律、政策的正确实施;检察劳动教养人员接受改造的情况,打击劳动教养人员的犯罪活动;正确处理劳动教养人员及其家属的申诉控告,保障劳动教养人员的合法权益;通过检察活动对劳动教养人员进行认罪认错和遵纪守法教育。以促进文明管理,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第三条 人民检察院进行劳教检察,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独立行使检察权。在刑事诉讼中,贯彻同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
劳教检察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注重效果。
第六条 发现不够劳动教养条件的,建议原审批机关复核纠正;发现罪应判处刑罚的,建议原审批机关按刑事案件管辖范围移送当地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条 检察对劳动教养人员延长或减少劳动教养期限、提前解除劳动教养是否符合规定,劳动教养期满后是否按期解除劳教。
第十条 检察劳动教养机关对劳动教养人员的管理教育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法律和“教育、感化、挽救”的劳动教养工作方针及有关政策,劳动教养人员的合法权利是否得到保障。
第十一条 检察对劳动教养人员实施禁闭、使用戒具是否符合规定,审批手续是否完备。
第十二条 检察劳动教养工作干警、护卫武警有无对劳动教养人员打骂、体罚虐待、侮辱人格、刑讯逼供的行为;有无对劳动教养人员及其家属敲诈勒索、收受贿赂的行为;有无徇私舞弊、私放劳动教养人员及贪污、克扣劳动教养人员口粮、财物的行为。
第十三条 检察劳动教养工作干警有无使用劳动教养人员代行干警职权或纵容、唆使劳动教养人员为非作歹、称王称霸的情况。
第十四条 检察劳动教养工作干警对劳动教养人员的通信、控告、申诉等信件有无拆检和扣压的行为。
第十六条 检察劳动教养人员的劳动时间、生产安全设施是否符合规定,劳动教养人员是否按规定享受应有的劳保待遇。
第十七条 检察劳动教养人员应有的生活待遇是否得到保障,伙食标准、宿舍条件是否符合规定,伤病能否得到及时治疗。
第十九条 检察劳动教养人员非正常死亡是否由法医做出鉴定,是否及时通知其家属和原工作单位,并会同主管单位查明原因,妥善处理。

第二十四条 受理劳动教养人员及其家属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下列申诉和控告:
(一)不服劳动教养决定向原审批机关申诉被驳回又向人民检察院申诉,检察院认为有错误可能的;
(二)对劳动教养工作干警、护卫武警的违法犯罪行为提出的控告;
第二十五条 受理不服劳动教养决定的申诉,经复查确属错误劳动教养的,提请原审批机关予以纠正,如果原审批机关不予纠正,应当报告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上一级检察院认为提出的纠正意见正确,应当向同级主管部门提出纠正;属申诉无理的,予以驳回,并配合劳动教养机关教育其服从劳动教养决定,接受教育改造。
第二十六条 受理劳动教养人员及其家属对劳动教养工作干警、护卫武警违法犯罪行为的检举和控告,凡构成犯罪,属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属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转公安机关办理。不构成犯罪的,转其主管部门处理。对控告不实的,可分别情况予以处理,其中对诬告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对劳动教养场所发生的重大情况,要配合有关部门迅速处理并及时报告上一级检察院,下列情况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
(三)打死、打残,非法击毙、击伤劳动教养人员;

【章名】 关于劳改、看守所检察工作细则(试行)和劳教检察工作办法(试行)中若干问题的说明
二、县(区)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的任务问题
按照有关规定,县(区)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的任务是:对看守所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对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和监外执行的罪犯,是否依法执行进行检察;办理应由基层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负责复查的申诉案件。此外,还有一部份基层人民检察院尚需承担对劳改、劳教单位的检察。
这次重申县(区)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的任务,就是避免一些单位曾经认为县(区)人民检察院只有一项看守所检察任务的误解。

四、劳改检察工作细则(试行)中有关问题
(二)案件受理范围问题
根据多数地区的意见,结合近几年劳改检察办案的实际,对受理范围,作下述的变更:
1、关于受理劳改工作干警犯罪案件问题,原来在《监所检察工作试行办法》中,只规定受理渎职犯罪,实际上有些应办案件是渎职罪包括不了的。因此,这次修改为受理下列三类案件:
一是在劳动改造机关内犯罪,且属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二是在劳动改造机关外犯罪,且在劳动改造机关内发现的属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三是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请逮捕和移送起诉的案件,需要监所检察部门办理的。

五、劳教检察工作办法(试行)中有关问题
(一)这次修改最大的地方,是将检察是否符合劳动教养规定这一条删掉了。因为,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补充规定第五项:“人民检察院对劳动教养机关的活动实行监督”,并没有具体规定监督范围和内容。因此各地在理解上很不一致,尤其是对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审批劳动教养人员时,要不要监督,一直有两种意见:一是主张监督;二是认为劳动教养是一种行政性的强制措施,没有监督程序,无法检察纠正。劳教检察试行办法中虽然作过规定,但多数地区并没有实施,少数地区虽然做了,但觉得矛盾太多,遇到问题难以解决。鉴于上述原因,这次修改为:在检察中发现有不符合劳动教养条件的,或者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而劳教的,要向原审批单位提出纠正。

(2000年6月21日整理发表)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