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新科学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一九九九年七月二日】 九五年七月的一天,我收到父母从国内捎来的一本书.书名叫《转法轮》,作者是法轮修炼大法的创始人李洪志先生。我刚读了几页,就感到全身心都被一种强大的力量震撼着。那天晚上,我捧着这本书再不愿放下,一直读到第二天早上五点多。

以后的几天都是如此,书不离手,真有如饥似渴,废寝忘食的感觉。晚上从学校回家后,直到凌晨都在读。就连开车上学时,也把书放在方向盘上,遇到红灯时就看上几行。为什么这本书对我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呢?因为我找到了有生以来冥冥中苦苦求索、想要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几乎什么书都看。天文、地理、科技、文学、艺术以及一些古典著作。可从未见过一本书有象《转法轮》一样那样广阔,深奥的内涵。读书时的感觉也截然不同。当我看完第一遍再读第二遍时,发现这是一本全新的书,就像我从未看过一样,许多新的感觉,新的收获不断涌现出来,第三遍还是如此,另外,看书时我经常会感到一股热流从后背升上来,直冲头顶,在短短一个月内,多年顽疾霍然而愈,精力充沛,走路一身轻。我真切体会到,这本书非同寻常,其内容远远超出现代科学所能认识到的范围,涵盖了从物理学到生命科学,从做人的道路直至高层次中系统的修炼等等。

因为我是搞科学研究的,所以我就谈一谈通过反复阅读《转法轮》后,我在科学的角度得到的一些启示。

一 物质和感官

在上中学的时候,我们从哲学谭本中第一次接触到了物质的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又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实在科学界人们对物质的认识也大致如此。

那么这个定义一下,实质上就人为地把物质的概念局限住了。试问下一:意识是不是物质呢?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又能被其他生命体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是不是物质呢?能被某些人的意识所反映,而又不被大多数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是不是物质呢?物质本身有没有意识呢?如果人对物质的认识是局限的,那么建立在这个认识基础上的科学(实证科学)也就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了。

可以说,人对自然,生命和物质的认识是与人的感官功能有密切联系的,人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几种感觉方式。人们通过这些感觉与外界发生着联系,交流。所以能看到、听到、摸到的,人们会自然地承认它是物质。反之,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人们就本能地否定它的存在。所以东、西方都有这样一句话叫"眼见为实"。

人类的科学是完全建立在人的感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有一双眼睛,所以就发明了望远镜、电视机;人有两只耳朵,所以就发明了留声机、电话等;人生活的这个空间有远近、速度、引力等概念,所以人制造了汽车、飞机、电梯等等。

那么如果人没有某种感官功能,人就不可能发明制造出为那种感官功能服务的东西来,举个例子,比如说每个人都有严重的色盲,看什么都是黑色的,那么就不可能有彩色电视的发明,"颜色"这个概念就不会有;如果每个人生下来都是瞎子,那连黑白电视都不会存在。这时如果有人说世界是有光,有颜色,大家都会认为这个人搞迷信,在乱说,因为大家都在其中,谁也看不见。

现在人们只愿意承认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得东西。可谁又能说人已经掌握了宇宙中所有感官功能了呢?即使在我们这个空间中,也有许多东西是人感受不到的,比如所谓光就是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可是从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到X射线、伽玛射线,人所能看到的光谱连亿分之一都不到,从广义来讲,人人不都是色盲吗?另外,其它空间的光是肉眼所看不见的,这样来看,说人都是盲人也不为过。如果我们过份地依赖于自己的感官,就会把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局限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从而把自己封闭起来。

二 能量与时空

本世纪初,当人们认识到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所构成时,就已经着手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方式了。玻尔最先提出了轨道理论,也就是电子围绕原子不断运转这样一种原子结构模型。可如果人们把经典力学和经典电动力学应用到这一模型时,就会发现这样一对矛盾:按照经典理论,电子以极高的速度,极小的半径运转时,会辐射出强烈的电磁波,电子会在一瞬间丧失其能量而掉到原子核上去,可事实上原子又是一种极其稳定的结构,所以人们意识到经典理论已无法解释微观粒子了。为什么基于我们空间的传统理论不能解释微观粒子呢?因为这已经涉及到另外空间的问题了。

那么什么是另外空间呢?李洪志先生在《转法轮》中写到:“物质在微粒下有分子、原子、质子,最后往下追查下去,如果每一层你能够看到这一层的面,而不是一个点,看到分子一层的面、原子一层的面、质子一层的面,原子核一层的面,你就看到了不同空间中存在的形式。”

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极微观下的粒子,把它们用一种能量体系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更大一层粒子;用另一种能量体系把这一层粒子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更宏观的一层粒子……我们知道分子具备很大的能量,原子能就更大。越微观的粒子能量越大。人们对原子的了解是很浅薄的,甚至对分子也没有完全认识。人就生活在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结合能这样一种能量体系中,人是站在我们这一物质空间来研究分子、原子和宇宙。所以人对原子,分子的认识是它们层次中的能量在我们这一层次中的反映,而不是真实的情况。

能量和感官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当感官世界与某种能量体系相互对应,处在同一个层次当中时,感官就具备了感触性,平等层次的感官系统与能量体系是相互沟通,相互制约的。所以人就可以感触到能量在这一层次中的体现形式。

如果感官与能量不在同一层次时,它们之间就不存在制约性了。人也就不可能体察到那一层次的真实情况了。比如分子、原子、以至更大的能量空间是人所不能看到,感受到的了。有人可能会说,人眼虽然看不到分子、原子、原子核,可科学家借助仪器确实观察到了分子、原子、原子核的运动方式呀。其实,仪器所能观测到的并不是那一能量体系的真实体现,而是那一空间的物质在我们这一时空的投射或反映。因为仪器本身也是人制造的,也就是说,是人用人所掌握的能量,用我们这一时空的物质制造出来的,仪器本身与更高能量体系是不可能完全沟通上的。

为了研究微观粒子,科学家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量子力学,而量子力学的理论推导又与后来的实验精确地吻合。这不是和我们刚才的说法相矛盾了吗?这不说明人类可以通过实证科学完全了解另外空间吗?其实并不矛盾。那么,人们的理论到底是什么呢?它就是用数学公式把不同的物质空间的沟通起来,找到不同能量之间的共同语言或比例关系。也就是在不同时空之间架的一座桥梁,可桥梁那边的真实情况是不知道的。况且,不同时空之间不能沟通的那一部份,我们是无从下手去研究的,人们立足于我们这一物质空间,用这一时空的物理量,用我们人类掌握的时间、距离、动量、能量等概念来描述另外时空,必然把所有知识都局限在一个层次上。进一步讲,实证科学的立足点就是人类生存的这一时空,那么实证科学就越来越牢固地把人封闭在这一层次上。人类通过实证科学是不可能完全了解另外空间的。

三 "科学"的概念

一提到科学,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人类现已掌握的知识和技术,也就是西方传来的以研究物质为基础的实证科学。人对于其它的问题抱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可对于科学,绝大多数人都抱有一种肯定、坚信、甚至敬仰的态度。谁要敢于对现代科学提出疑问,都会被视为大逆不道。

可"科学"本身科学吗?我们从上小学、中学起就开始被动接受前人对科学的认识。"好学生"都是那些前人所下的定理理解得很牢固的人。上大学的标准也是在考学生们对这些定律的掌握程度。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的大脑被后天形成的各种条条框框占得满满的,谁要是想打破这些框框时,就会被群起而攻之。反之,如果这个人顺着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框架进行研究,就会被社会所支持和认可。

举个例子,在六十年代,美国考古学界认为现代人类大约十万年前起源于非洲南部;四万年前迁移到了欧洲,然后穿越亚洲,约在三万年前到达了北美;然后在一万五前年前到达了中、南美洲。一九六六年美国考古学家Virginia Steen-McIntyre在墨西哥发现了许多人造工具,她用两种最先进的年代测定方法鉴定了这些工具的年代,发现其年代是二十五万年前。她如实地汇报了她的结论,没有想到的是,由于这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论有很大冲突,她被勒令停止继续研究,考古场地也被永远关闭,Virginia也从此告别了她心爱的职业。

这还是属于人为的、社会的因素。还有许多不能察觉的因素也在控制人的思想。比如现代科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学,翻开任何一本科学期刊都会看到大量的数学公式、符号。可这数学却是常人社会中的数学,只要一用,就无形中把人限制住了。例如,我们这个空间中,一加一等于二,一千个一米等于一公里。可在另外空间的生命体就是无轻无重、可大可小的。如果在那个空间中一米可以变换为一公里、可以变换为一毫米,这就打破了米、公斤、秒等概念,也就不会有一米的概念了。而大、小的概念就会和我们空间的概念有很大差别。所以,如果人类要进步,就必须不断抛弃旧的观念,突破前人所划定的框框。如果抱着以往的观念不放,就会被其牢牢地控制住而不能自拔。

这样看来,现代科学就象一个巨大的怪物,控制着每一个人的大脑,控制着整个社会。但每个人都身在其中,也就没有感觉了。人的思维、认识及科研方法都在实证科学划定的范围之内,顺着实证科学允许的方向在走,所以这条路越来越窄。

四 法轮大法的启迪

法轮大法的宇宙观和物质观与实证科学有着截然的不同。李洪志先生在《转法轮》(卷二)中明确地指出:"更高的认识是宇宙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的,实际上宇宙最根本上就是能量构成的。"

能量是最根本的。能量本身是无形的,是不必依赖某一空间物质而独立存在的。人一旦同化了某一层次,就在这一层次建立了一整套相对静止、有形、约束的科学体系,也就是从无形到有形了,那么人就生活在这一物质空间。如何才能实突破这一界限,了解另外空间的真实情况呢?人必须符合那一能量层次的要求,适应那一层次。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那一时空的物质,生命就会真实地显现出来,人就会完全掌握那一层次中能量的体现形式,而站在那一境界中反过来观察我们这一时空,就会觉得这一时空是无形的、是虚幻的。

那么人怎样才能达到能量层次的提高呢?这就牵扯到心性的升华,世界观的升华,也就是修炼的问题了。通过修炼,人放下低层次的观念,思维达到更高的那一能量上,就受那一层次的制约,就会看到宇宙真相在那一层次的体现。《转法轮》是一部指引人向高层次上提高的完整的、系统的修炼大法。大法的出现,为人类的发展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虽然大法传播的目的并不是发展人类的科技,但由于大法是更高层次的科学,在客观上也能使科技有很大的飞跃。如果科技界能够认识到大法是更加高深、超常的科学,将来的科学也许会站在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可能人类会站在分子的空间研究分子,站在原子的空间研究原子,站在更大的天体范围来研究宇宙。

可能有人会问,科学就是科学,怎么会和心性、思维、修炼联系到一起了呢?实证科学在探索宇宙奥秘过程当中,只注重了事物的物质一方面,而忽视了其精神的一方面,李洪志先生指出过:“在我们思想界历来就存在着物质是第一性的,还是精神是第一性的问题,老在议论、争论这个问题。其实我告诉大家,物质和精神是一性的。”“人有物质身体,可只有物质身体还构成不了一个完整的人,还必须有人的脾气、秉性、特性、元神存在,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带有自我个性的人。我们这个宇宙也是一样,有银河系、其它的星系,也有生命和水,这个宇宙中的万事万物,这是物质存在的一方面;可是同时它也存在着真、善、忍特性。任何物质的微粒中都包含着这种特性,极小的微粒中都包含着这种特性。”

若使科技能够有很大的突破,人就必须注意物质的精神一方面,注重心性的修炼,同化宇宙的特性。《转法轮》中写到了如何修炼的问题:"告诉你一个真理:整个人的修炼过程就是不断地去人的执著心的过程。"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人的认识直接受认识器官的限制。不同层次的能量会构成不同层次的物质与精神的身体和感官,以及感官下的外在能量的表现形式。人们只有通过修炼,放弃人为执著,不执著于那一层次才不受那一层次的制约,才有升华的余地。人如果执著于那一点、那一层次,自然他只能具备那一点、那一层次的认识。他会用自我的执著和片面的认识去衡量其他的事物,他也就无法接收新的认识。因此,不去改变自我封闭的认识,别人对他也无可奈何。人只有通过修炼,放弃对低层次的执著,同化高层次法的要求,才能提高、升华,才能认识高层次能量的体现形式。

许多法轮大法的修炼者在心性修炼过程中,从外在的身体到内在的思想境界都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升华,真切地看到了、感触到了另外空间的真实景象。这也从客观上证实了法轮大法的威力和正确性。其实佛、道、神就是另外时空的更高层次的生命体,而完全不是迷信或唯心。实证科学探测不到他们的存在,从而否定他们的存在。人心性的尺度及道德观念是实证科学无法探知,从而被忽略的,《转法轮》的出现,必将使人类在能量与物质上有新的认识,必将带来新的科学。认识到宇宙真理的人类必将以新的姿态走向未来。


注:选自李洪志先生著作《转法轮》等。李洪志先生的著作:《转法轮》,《转法轮卷二》,《中国法轮功(修订本)》,《法轮佛法(在悉尼讲法)》,《法轮佛法(精進要旨),《法轮佛法大圆满法》,《法轮佛法(在美国讲法)》,《转法轮法解》,可以在下述法轮修炼大法Web page查寻到:http//www.falundafa.org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