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在人中习惯的观念

更新: 2020年09月06日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二零年九月六日】瘟疫期间,不能外出,整天只能呆在家里。按理说,这么多空余时间,应该多背法学法的,可事实是法没看多少,看了也没入心,还老是被常人生活带动,看电影电视,上网,甚至还想趁着这段时间练习毛笔字,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笑之极。

按照常理,只要花时间练字,多多少少都有收获,可现再一想,真的是羞愧满面。我们的时间多么珍贵啊,常人都有预言说二零一二年是大劫难,电影都拍摄了《2012》,现在的时间都是师父延续来的,我们没做好的应该赶紧抓紧时间做好三件事。回想一下,假如真的二零一二年结束了,我们那时修得如何?三件事做了多少?再说,练字是常人的观念,字写得漂亮就容易获得好感,这些其实是自己的显示心,想获得别人的好感和称赞,就是执着。

当年毕业时,去了沿海一家科技公司,以为只要自己努力奋斗,就能有收获,所以几乎每天加班,周末也加班,还自己找资料钻研技术。可惜啊,十年过去了,工作没啥改善,生活没啥起色,最关键的是,这十年时间,自己仅仅没有忘记是修炼人而已,三件事几乎没做,而且一有空闲就不自觉的陷入常人生活。

以前一直在读法,可惜一直为了某项技能废寝忘食的练习,忘记了我们在今天能走入大法修炼,而且和宇宙创世主同在,是多么荣耀、殊胜。我们应该是很早就在开始在奠定、准备我们今天的修炼了,今天的生活是给我们修炼的,不是给我们过常人生活的。我们能当大法弟子,都是带有很大根基的,可能是一个庞大天体的代表,但是还陷在常人生活中,可笑,可惜。我们本来啥都有的,也啥都会做,只是暂时封闭起来,是为了我们的修炼和助师正法。我们在人中遇到的一切都与修炼有关,没有闲暇安排过常人的生活的。

黄粱一梦,说的是有个考生人生不如意,遇到一个老人,给他个枕头躺下休息,结果就做梦梦到自己娶了大家闺秀,仕途显赫,儿孙飞黄腾达,多么完美的人生啊,一直这样在美好生活中几十年寿终正寝,结果醒来发现是场梦,旁边店家的黄粱米饭还没熟。

按照常人的观念“分析”问题,就是用常人层次的思想在对待表现,那么就会按照心性所在位置演化表象。“相随心变”嘛,用低层次的观念看问题,低层次的理就起作用了,就能制约我们。例如,面对恶警骚扰的时候,如果正念强,就真的抑制住邪恶了。如果用人的观念想后果,或许就真的是这种后果了,因为是在求。我们修炼人应该起主导作用,表象应该按照对我们做三件事有益的方向变化,而不是按照常人社会的规则来发展。

修炼人没有偶然的事。在常人中养成的观念、经验、所谓知识,导致的结果就是,一看到什么现象,大脑自动就会在记忆中搜索,寻求相应的应对方法以及对结果的预期,甚至直接就有解决方法直接反映在大脑里。运动员训练的时候,刻意造成肌肉记忆,因为面对一个现象,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分析后再做出动作;面对各种现象时,手自动就会控制球拍去做出正确的回应。感觉这套系统已经活了,一遇到相应的事,它自己就会主动寻找解决办法,都不用经过主元神思考,因为表现是同一个大脑的想法,还以为就是自己发出的思想。其实不是,人有主元神,副元神,还有可能其他生命体能左右这个大脑。

平时在常人生活中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时,对方说一句话,包含什么意思?他想知道什么?我该如何回答才能不失礼貌,而且能避免他的陷阱?这种人就是所谓的“老练”、“思维敏捷”。我们炼功人如果平时一直在法上,遇到问题应该想到的是我是修炼人,应该如何处理这种事,因为心性高了,修好的部份可能就会起主导作用。

如果我们平时不在法上,或者同化大法不够,遇到事情,首先常人中的观念或其他生命体就会主导大脑,说出的话,做出的事很可能违背修炼人的要求,过后又后悔。

常人中有个成语“信马由缰”,大意是坐在马背上,不用控制缰绳,任由马自己跑。或许因为“老马识途”,不会出问题,或许直接就驮着人跑到危险境地了。“信马”,也就是经验老到的马,也就是有着丰富常人观念的马。

我们修炼还没结束,还有部份常人思想,面对选择的时候,如果没有方向了,常人那部份思想就起作用了,就希望事情朝着常人希望的方向发展,跟我们修炼人的方向或许就是相反的。

要分清何为“顺其自然”,何为“信马由缰”。个人理解,“顺其自然”是指按照炼功人的要求提高心性和做事,而不执着事物的发展方向结果。因为“执着”是指用常人的思想在期望,体现了一个“求”。我们按照炼功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的言行,这样做到就行了,至于结果如何发展,就不用管了,因为我们的出发点是用不同层次的理来要求我们的,事物也应该会按照这种方向发展。

“信马由缰”个人理解:为面对选择的时候,一时不知道如何选择,这时头脑里或许就会冒出一个想法,而这个想法是外来的?是否在法上?主元神没有用法来衡量判断,就随着那个想法去了。而“顺其自然”是符合法的。

我们就是一个个瓶子,只有掏出积累的经验知识(其实就是脏东西),才有空间装美好,才能浮上来。

共勉,合十。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