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思维方式,让自己“正”起来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明慧网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十三日刊登了一篇文章《由征兵看中共灭亡前的胆颤心惊》,当看到“甚至有的报名参军者,被多个领导盘问是否学炼法轮功?对法轮功什么态度?是怎么知道法轮功的?邻居、所居住一片是否有学炼人?有无海外亲戚……”,忽然出了一念,觉的有些担心:邪党使出这样的流氓手段,会不会强化人们的恐惧心理,增加他们得救的难度?

接下来看到作者的分析,“开始那些十几岁的小孩还不知道中共害人,经过中共这一闹,人人都知道了中共历史上曾害过人,丑事一下抖开了。中共傻就傻在,怎么就不明白靠这样征来的兵,他能‘听话’吗?能甘心为中共卖命吗?当枪不听党指挥时,那中共不快完了吗?中国人讲:‘害人如害己’、‘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中共此时正在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草木皆兵中等待着罪恶惩罚这一天的到来。”看到这里,恍然大悟,知道自己错了,错在了错误的思维方式。修炼人遇事后的第一念是极为重要的,而我的第一念是负面的,这是人的思维方式。

人世间任何一件事情,按照相生相克的理,都是善恶两面同在的。作为一个修炼的人,必须选择、认可正的一面,因为修炼的人是有能量的,选择正的一面的同时就在加强它了,就在让它向正的方向转化。师父说:“如来是踏着真理如意而来的这么一个世人的称呼,而真正的佛他是宇宙的保卫者,他将为宇宙中的一切正的因素负责。”(《导航》〈美国西部法会讲法〉)自己的思维不正,空间场被负的东西占据着,怎么对正的因素负责?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常人的思维是习惯性的看那些负面的东西,这是常人解决问题的一个步骤:先看到问题、然后分析,最后尝试各种办法解决问题。对常人来说,这样的思维无可厚非,但对修炼人来说就是错的。师父说:“因为过去人类社会没有正理,所以人是不会用善来解决问题的,人从来都是用征伐的手段来解决人的问题,所以这就成了人的理。人要想成神、走出人的状态,那就得放下这种心,得用慈悲来解决问题。”(《二零零九年华盛顿DC国际法会讲法》)

清除“情绪”,改变思维

怎样改变思维方式呢?师父说:“因为人有情在,生气是情,高兴是情,爱是情,恨也是情,喜欢做事是个情,不喜欢做事还是个情,看谁好谁不好,爱干什么不爱干什么,一切都是情,常人就是为情活着。那么作为一个炼功人,一个超常的人,就不能用这个理来衡量了,要突破这个东西。”(《转法轮》第六讲)在我现阶段层次的认识,“情”在头脑中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各种情绪,比如担心、焦虑、着急、喜欢、厌恶……修炼人的状态应该是平和慈悲而又乐观的,任何情绪都属于不正确状态,要解体清除,而不能象一个常人一样习惯了,觉的很“正常”。解体清除各种情绪的同时,再查找一下它的根在哪里,连着哪一颗执著心,这样慢慢的情绪就会越来越少,越来越接近于神的状态。

另一个容易反映在头脑中的东西就是对人对事负面的评价。这个东西一旦出现,要立刻警觉,它决不是一个修炼人的思维方式。有一次,我在一天之内遇到三四次有人在背后骂别人,骂的恶狠狠的很难听。我想这肯定不是偶然的,是在提醒我什么?是不是我对别人不善?后来我想到前几天天气非常冷,丈夫带孩子出门不给孩子戴帽子,开车时孩子开窗也不管,结果孩子感冒发烧了。我对丈夫很不满,当面没说什么,背地里却跟好几个人抱怨他不会带孩子。修炼人的抱怨与指责不是小事,就跟常人说脏话狠狠骂人没什么两样。其实自己完全可以正面对待这件事情,善意提醒丈夫:让孩子吃点苦增强抵抗力没什么错,但不能急于求成,循序渐進才能收到好效果。如果我这样做,相信他一定能够接受,以后会把事情做的更好,而孩子本身遭罪消业也不是什么坏事。一件事情,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坏事,关键看你从什么角度对待它。

改变思维方式需要不断的练习与强化

在常人中生活,我们不会怀疑拧开水龙头会有自来水流出来,因为经过天天实践,早已习惯成自然。而有些法理,我们只是表面上“明白”,却很少认真做到,所以遇到事情往往大打折扣。比如我们都知道修炼人遇到的任何一件事都是好事,但往往遇事时就忘了,光顾着着急解决问题去了。如果我们平时注意练习,每遇到一件事就认真想一想:一、这件事是好事。二、具体说一说,到底好在哪里?三、怎样将它变成好事?渐渐的将人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好坏的观念扭转过来。最近很多同修都谈到了运用神通是一个“习惯成自然”的事,我觉的改变思维也是一样,需要注意练习。

以上是个人一点肤浅的想法,不当之处请同修慈悲指正。

[修炼人之间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个人当时修炼状态中的认识,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