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口断执著的一点体会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零八年一月三十日】走入大法中修炼已经十二个年头了。在这个过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口断执著。谈到口断执著,并非是自己如何努力的去克制自己去掉对某种食物的喜好而产生出强烈的追求和欲望。而是像师父在大法中讲给我们的是师父在给我们去对某种食物的执著心。“再吃就让你泛酸”、“再吃就让你肚子疼”、“吃了就得吐”。直到让我们悟到法理,把自己真正的当成修炼的人做到师父在法中讲到的口断执著。

自己在修炼大法之前对食物很挑剔,也很偏食某种食物,对吃肉就象师父讲法中说的那种,不吃肉就吃不下去饭的那种有着强烈欲望的那种人,而且爱吃鱼类与甜食。由于对食物的强烈执著,而形成了后天的变异观念——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吃,能满足自己的欲望与嗜好才活的有意义”的错误认识。

对于象我这样有着如此强烈欲望的弟子,师父在我修炼不到半年的时候(九六年新年刚过)开始给我去吃肉的执著心,同时不能吃葱、姜、蒜等带有辛辣味的东西。记得那天我家煮了几十斤的猪肉和牛肉,开锅的时候闻到一股非常刺鼻的腥、臭味。以往都是肉香味。当时悟性很差,认为是把猪下水煮了才出的臭味。可是找来找去什么都没有,也没多想什么就切一块吃,到了嘴里那股腥臭味,没等咽下去就吐了出去。等再看肉时就恶心。不但不能吃肉,就连做菜时豆油放多点都闻不了、吃不下。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又能吃肉了,可是只能是参加什么宴席能吃一点,在家里还是不能吃。直到九九年七二零大法遭到迫害,我被非法关押劳教所期间才又能吃肉,但是吃了也不香,也不馋了。(不是劳教所给肉吃,是家人给送的)在劳教所那种恶劣的环境下(吃的不如猪食),能做到口断执著、食而不味,对于自己能在反迫害中坚定信师信法,走正修炼的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修炼中通过不断的学法,对口断执著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人的欲望与强烈的嗜好的不去,真是会成为我们修炼中的最大干扰与障碍。它会成为转变修炼人与常人认识的根本区别。就是人活着的根本意义是为了自己想要得到的满足自己欲望而生存,还是为了生命的返本归真,为了众生的得救而存在。前者是为了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可能就会因此而把正法时期极为宝贵的时间用在努力挣钱上,而在修炼中造下新的业力。从而也不能充份的发挥出大法弟子在这期间为了他人而救度众生的重要作用。也根本就没有从旧势力安排的因素中、为私为我中修出来。

在修炼中,这种现象比较多见。而且这部份同修对救度众生中的投入与自己的生活消费开支根本就不成比例。这也是在长达八年之久的正法修炼中,旧势力抓住我们借口的关键因素之一。虽然我们不承认旧势力的出现和考验,可是作为一个修炼的人如果长期不放下对物欲的执著与追求。那不就是等于在承认了旧势力吗?因为人的一切欲望与追求,就是旧势力安排下才出现的。不放弃就是在加强它。也就是在旧势力的安排中修炼。

在我接触的同修当中,有许多同修在交谈时口中发出刺鼻的葱、姜、蒜气味。无论是在法会上,还是在集体学法中,散发出让人难以承受、静不下来的气味。有许多同修都是修了十年以上的老同修,还在吃,不注意这些。

其实师父在讲法中,已经把为什么修炼人不能吃葱、姜、蒜的法理和重要性都告诉了我们。“葱、姜、蒜吃多了也上瘾”,“影响人打坐入静”“身体演化出的许多生命体都很烦这种气味,离开人的身体”。师父还告诉我们“我是给修炼的人讲法,不是给常人随随便便讲如何生活的”。作为一个真正修炼的人就应该按照大法的要求去做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是修。如果我们自己身体修出的生命体,因我们对味觉的执著不放导致他们离体的话,问题就非常的严重,这些生命体该去哪里?那么宇宙中的那些坏的生命就会乘机而入在我们的体内存留,对我们的修炼就会起到直接的干扰破坏作用。等于是我们自己把它们请来的。在正法修炼中那些一直被干扰很严重的同修好好找一下自己在修炼中不拘小节等一些问题长期不重视,或一直在掩盖自己的执著而不去的那颗为私的心。

有的同修在集体学法、炼功时吃葱、姜、蒜散发出的那种味,令身边的同修很为难,当面提出来怕同修接受不了,面子上过不去。不说吧又实在忍受不了,结果把一个集体修炼的环境干扰到无法继续维持下去的成度。那些口断执著的同修是在非常的痛苦中,忍受着那些使人难以入静的浑浊气味,能达到静心学法吗?打坐、抱轮能静得下来吗?而这种干扰竟来自同修的不戒口或者是不顾别人的感受,甚至是几年、十几年都是如此状态。

大法修炼没有对修炼者硬性规定什么,就看我们这些弟子对大法的心。悟性好就能从根本上转变人对物质的认识。从而能理性上按照大法的标准与要求达到修炼人的标准。以至在修炼的不同层次中都能用法来衡量自己约束自己。放任自己的执著与欲望,那等于放弃修炼一样。希望在这方面没有注意修自己的同修能够注意提高自己,有所改变。

以上是自己的一点认识与体会,如有偏颇之处,敬请同修慈悲指正。

[修炼人之间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个人当时修炼状态中的认识,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