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好了更要修自己

EMail 转发 打印 安装苹果智能手机明慧APP 安装安卓智能手机明慧APP
【明慧网2006年6月14日】大法弟子都知道师父讲的“好坏出自一念”的法理,也都明白做一个修炼的人要站在法上看问题。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人的观念,特别是邪党文化的毒害和影响,使我们有时候想问题、办事情时思想会自觉不自觉的走入人的圈子;再加上平时不注意学法、发正念,很容易被这些东西干扰。如果不能很好的识别它们,清除它们,甚至在同修之间蔓延开来,就会使我们的场变的不纯,给本地区证实法、救度众生带来损失。

举例子说,最近和同修切磋,谈到明慧的文章时,有的同修认为近来的文章写的很好,有的同修顺口就说这都是有文化的同修写的。我觉的这就是用了人的观念看待这个事情,动了人的一念,所以只能看到表面。

的确,我也发现有许多同修的文章写的很好,对法理有着清晰的把握,在信师信法,正念正行上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让人猛醒,促人精進。这恰恰说明正法進程到了今天,大法弟子做的越来越好,表现的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理智。这些同修的文章确实起到了以点带面,整体圆容,共同提高的作用。写文章的同修来自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大法和修炼有着不同的实践和体悟。他们把自己的修炼体会、对法理的理解、对存在问题的反思用笔写出来, 使我们能有机会共同切磋,通过比学比修得以借鉴和提高。

其实认为文章好就是文化高这种观念,里面隐藏着一颗不易被发现的心,那就是看到了差距却不愿面对,甚至不愿意承认这种差距,有的用“修炼路不同”,把师父的法作为借口加以掩盖。这种对待问题的方法表面看是认识上的差距,其实对一个修炼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师父说过正法越到最后越严峻、越严肃。在海内外大法弟子共同讲清真相,世人越来越清醒,环境变的越来越好的今天,我理解这种严峻的考验不只是过去那种来自于外部邪恶因素对大法弟子的疯狂迫害,更多的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去执著,对人心的割舍,最后走出人的这个壳,这也有一个痛苦难忍的过程。邪恶的迫害往往是有形的或者是可以感受的到的,这容易引起我们的警觉,能够把这种压力变成我们精進的动力;而环境的改善所引起的求安逸心、显示心、争斗心、欢喜心等等影响我们精進的常人之心却是不容易及时发现的。等到我们意识到或有同修指出时,往往已经比较严重了。为什么有的同修在邪恶迫害最严重的时候能放下生死,精進不停,环境好了却过起了常人的安逸生活,自我之心反而膨胀起来?为什么有的同修过去三件事做的很好,现在却觉的是在按步就班或时好时坏?有的同修一直很注意修口,现在反倒要别的同修时不时的提醒才行;有的同修很重视出门讲真相,一提起多学法就说时间不够。

修炼如逆水行舟,不進则退,越到最后要求越高。和同修见面或切磋的时候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多学法”。当然,这种提醒和鼓励是必要的,但在如何多学法和如何学好法的问题上却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并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这个问题师父在《转法轮》中有明确的回答:“不知道高层次中的法就没有法修;没有向内去修,不修炼心性不长功。就这两个原因。”法是现成的,已经摆在那里了,关键是看自己能不能用法来对照自己,时时归正自己的一思一念,这才叫修。有的同修说我两天学一遍《转法轮》,但遇到问题就象一只手电筒,光照别人不照自己,看问题有时也不在法上,这样学法给人的感觉就好象是读书而不是学法,是赶任务而不是同化法。

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是:环境越好越难修炼,环境越好越要修炼自己。到了佛的美好境界那佛要修起来可难了,因为没有苦吃;而我们现在所吃的苦也只不过是对执著割舍时的人心难去,生生世世造的业都是师父替我们承受了。这种万古不遇的机缘,此时不修更待何时?有的同修随着环境的变好开始放松自己,对修自己变的懈怠和麻木起来,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向自己走来。师父在《洛杉矶市讲法》中说“希望大家在最后越做越好,千万不要懈怠,千万不要放松,千万不要麻木。”这不仅仅是对大法弟子的鼓励,也是对走在最后路上的人心重、不精進的大法弟子敲响了警钟。

如果我们只满足于自己认为不错的状态,而没有看到同修的越最后越精進,其实已经被拉开距离了。这就好比一场马拉松长跑比赛,尽管你一直跑在前面,可是到最后的冲刺阶段,别的选手都开始加速跑了,超过你了,你还保持原来的速度,说不定你就是最后一个通过终点的选手。

既然是来参加比赛的,又跑了那么远了,离终点这么近了,为什么不拼尽全力,奋力向前呢?

个人浅悟,请同修指正。

[修炼人之间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个人当时修炼状态中的认识,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